鍾振煒,台灣男子匹克球職業選手排名第一,被譽為「台灣匹克球第一人」。他曾在網球場上揮拍十四年,夢想踏上國際舞台。然而,一場疫情打亂計畫,球場封閉、比賽取消,讓這位年輕運動員陷入低潮。沒有人預料到,這段空白期,會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。
馬路粉筆球場的匹克球起點
疫情期間,鍾振煒無法打網球。某天,父親提議:「要不要試試匹克球?」沒有正式場地,他們就在家門前馬路,用粉筆畫出界線、架起簡單球網,父子倆在街頭開啟了第一次匹克球訓練。
「那時候誰也沒想到,這個轉變,會帶我走到今天。」鍾振煒說。

三年內從零到全台第一
起初,他沒有教練,全靠自學與比賽累積經驗。雖然有網球基礎,但匹克球的節奏、戰術完全不同,他必須從零調整打法。
為了提升實力,他曾赴美與世界排名前十的匹克球選手訓練,觀察頂尖運動員的比賽節奏與戰術,並將每一場比賽錄影反覆檢討、做筆記修正。
「我不是最有天賦的選手,但我可以成為最願意學習、最願意努力的那一個。」憑藉這份信念,他用三年時間成為全台第一。
把運動力量傳遞給更多人
鍾振煒相信,運動的價值不僅止於勝負。
他曾遠赴寮國偏鄉教孩子第一次握拍、第一次擊球,也在台灣家扶中心教弱勢兒童打球,幫助他們透過運動找回自信與快樂;更走進社區與基層警察單位推廣匹克球,鼓勵大人們用運動紓壓、重建人際連結。
「有時候,只是一顆球,就能讓一個孩子開心一天,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。」

感謝貴人與家人支持
回顧轉型過程,他特別感謝「Sandy姐」在退伍、迷惘時期給予鼓勵與機會,帶他來到台北築夢。「她教我謙卑、感恩與助人,對我來說,她不只是貴人,更像是一盞燈。」鍾振煒說,同時也感謝一路支持的家人與朋友。
勇敢轉彎,也是一種天賦
雖然已是台灣匹克球冠軍,他依舊每日訓練、研究戰術,挑戰更高舞台。
「很多人害怕轉變,因為不確定、因為要重新開始。但我想說,勇敢轉彎,也是一種天賦。你不知道那個彎道後面,是不是你的人生風景。」
從馬路上的粉筆球場到國內冠軍舞台,鍾振煒用行動詮釋座右銘——Never give up。而他的旅程,才正要繼續。
探索更多來自 新北樹報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